在本土地域文化研究專家、宜賓廣電大學教授凌受勛著的《金沙江·馬湖江》、《宜賓酒文化》兩本著作中清晰記錄了從古至今宜賓酒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軌跡。凌教授并不滿足于歷史文獻的考究和征引,而是廣泛開展實地調查研究工作,通過現場實踐探尋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宜賓文化遺跡和考古出土的實物證據。中國白酒之都宜賓釀酒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并在向家壩庫水電站規劃淹沒區叫化巖遺址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中,首次發現并出土了宜賓最早的陶酒杯,是目前宜賓出土文物中最古老的酒具,也是支撐酒都宜賓有4500年酒文化的實物證據。
古法釀酒,傳承千年
相反,古法工藝,純糧釀造,則讓白酒釀制過程變得“透明”,這種“看得見”的產品自然讓消費者放心和滿意。如今,在宜賓,還有很多釀酒糟坊依然沒有放棄這種原始的釀酒方法。發軔于南溪仙臨水巷子糟坊的宜賓金喜來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喜來酒業”)就是其中優秀典范,而讓這種技藝傳承下來的因素除了企業社會責任感和釀酒師年復一年的堅守外,酒的口感和美味才是立足于市場的品牌之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
進入白酒行業之初,金喜來酒業并沒有急于擴張市場,而是沉下心來,潛心釀酒、夯實基礎的過程。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采用古法釀酒技術所釀造的曲酒正在完美的闡釋這樣的一個道理。古法釀酒技術為廣大消費者品鑒好酒提供了有章可循:“白酒好不好,全靠窖池老?!本哂?00多年歷史的水巷子糟坊內有80多口老窖池(水巷子糟坊始建于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集糟坊、油坊、面坊為一體的、一方獨具特色的個人手工產業,這是金喜來酒業的酒魂所在,這也讓金喜來系列酒格外醇香。起窖、拌料、上甑、蒸餾、翻拌、入窖、封窖……這樣一個釀酒過程,幾百年來不知在這一排老窖池中輪回了多少次;其中每個環節緊密相扣,同時卻各不相同;互不干涉的各個環節,卻又配合得默契十足,天衣無縫……水巷子糟坊釀酒工人告訴我們,除了糟坊建筑主體梁柱從此前的木質材料換成如今的鋼構材質,蒸煮工具從木甑換成了不銹鋼甑鍋。至于其他,原汁原味,原生古樸。
尤其神奇的是,百年老窖的內壁窖泥中蘊含豐富獨特的微生物群落,正是這些歲月培養出的獨特菌種群落,是釀酒的精髓所在。而水巷子糟坊獨特“基因密碼”,賦予了水巷子系列酒獨特的風味,濃厚馥香,回味悠長,這是大自然留給人們最好的恩賜。
一代代的釀酒工匠們對古法釀酒這項古老技藝的篤定與堅持,讓其不至于在歷史長河里消逝不見,而在今天,還能有幸一睹芳容,窺視歷史的背影。